板框压滤机的洗涤是过滤周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,其目的是去除滤饼中残留的可溶性杂质(如母液、药剂等),提高滤饼纯度,同时清洁滤布以保证后续过滤效率。洗涤过程需结合设备结构和物料特性设计,以下是详细说明:

一、洗涤原理与方式
板框压滤机的洗涤依托滤板的特殊结构(如洗涤孔道)和滤布的渗透性,通过向滤饼通入洗涤液(通常为清水、溶剂或稀溶液),利用液流置换或扩散作用,将滤饼中残留的可溶性物质带出。根据滤板类型和洗涤液流动路径,常见洗涤方式分为以下两种:
1. 明流洗涤
适用场景:滤饼需要彻底洗涤,且洗涤液可直接排放或回收的工况(如化工产品提纯)。
操作过程:过滤完成后,关闭进料阀,从洗涤孔通入洗涤液。洗涤液经滤板的洗涤通道进入滤室,穿过滤饼和滤布后,从滤板下方的滤液出口直接排出(可见液体流出,因此称为 “明流”)。
特点:洗涤液路径与滤液路径部分重叠,能充分接触滤饼,洗涤效果较好,但耗水量较大。
2. 暗流洗涤
适用场景:洗涤液需要回收(如含贵重溶剂的物料)或洗涤液需集中处理的工况。
操作过程:洗涤液同样从洗涤孔进入滤室,但穿过滤饼和滤布后,通过滤板内部的暗流通道集中排出,避免与外界直接接触。
特点:洗涤液无外露,便于回收利用,减少浪费和污染,但对滤板加工精度要求较高(需保证暗流通道密封)。
二、洗涤流程(与过滤周期配合)
过滤结束:当滤室内滤饼达到设定厚度,进料泵停止工作,完成初步过滤。
准备阶段:关闭进料阀和滤液阀,打开洗涤液进口阀和对应出口阀(明流 / 暗流根据需求选择)。
洗涤阶段:启动洗涤泵,将洗涤液加压(压力通常略低于过滤压力,避免滤饼松动)后通入滤室。洗涤液在压力作用下穿过滤饼,溶解并带走残留杂质,从出口排出。
洗涤结束:根据预设时间(或洗涤液浓度检测结果),关闭洗涤泵和相关阀门,完成洗涤。
后续工序:部分设备会在洗涤后进行 “吹滤”(通入压缩空气),将滤饼中残留的洗涤液吹出,减少滤饼含水率。
三、关键影响因素
洗涤液用量:过少会导致杂质残留,过多则增加成本(尤其溶剂类洗涤液),需根据滤饼厚度和杂质溶解度计算(通常为滤饼体积的 1-3 倍)。
洗涤压力:压力过低会导致洗涤液渗透速度慢、效率低;压力过高可能冲散滤饼,破坏滤饼结构,一般控制在 0.2-0.6MPa(低于过滤压力 0.1-0.2MPa)。
洗涤时间:需保证洗涤液与滤饼充分接触,通常为 10-30 分钟,具体取决于物料特性(如滤饼孔隙率、杂质溶解性)。
滤布状态:滤布若堵塞或破损,会导致洗涤液分布不均,影响洗涤效果,因此需定期检查滤布,配合自动冲洗装置清洁。
四、应用与注意事项
典型应用:
化工行业:染料、颜料生产中去除滤饼残留的母液,提高产品纯度;
食品行业:淀粉、蔗糖过滤后去除残留的杂质或色素;
制药行业:原料药过滤后洗涤以去除残留溶剂或辅料。
注意事项:
洗涤前需确认滤板密封良好,避免洗涤液泄漏;
对于易膨胀或松软的滤饼,需降低洗涤压力,防止滤饼变形;
洗涤液温度可根据需求调整(如高温洗涤可提高可溶性杂质的溶解度),但需匹配滤布和滤板的耐温性(如聚丙烯滤板耐温通?!?0℃)。
板框压滤机的洗涤效果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滤布的二次使用效率,合理设计洗涤参数(用量、压力、时间)并与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联动(如 PLC 设定程序),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纯度。

